NEWS
通八洲新闻资讯
《芯片简史》作者汪波:如何应对芯片的“极限”挑战?

《芯片简史》书封。

芯片可以看作人体器官的延伸,它延伸了我们的大脑、眼睛、皮肤……

“芯片可以看作人体器官的延伸,它延伸了我们的大脑,因为它有计算和储存知识信息的能力;它也延伸了我们的眼睛,因为它有拍照能力;它还延伸了我们的皮肤,因为它有感知能力……”芯片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,它与人类和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彼此依存的世界。

汪波博士

近日,资深芯片研究专家、《芯片简史》作者汪波博士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,对芯片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作出了上述表述。

芯片自诞生迄今,不过60多年的时间,却已“带领”人类告别信息闭塞和诸多不便的时代。如今,芯片产业的发展处于瓶颈之中,如何应对“极限”挑战?

芯片危机

芯片是指由半导体构成的集成电路。半导体是一类特殊的导电材料,而集成电路则是半导体器件的集合。

芯片由一大张晶圆分割而成,体积很小,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。

如果把晶圆体看成一本书,半导体便是造纸的原材料,芯片则是一页页纸张。

1965年,英特尔创始人戈登·摩尔提出,依据成本最低原则,芯片上的元件数量将以每年翻倍的速率增加。

1975年,他将翻倍周期修改为两年。在这种增长节奏的推动下,人类先后进入了PC时代、互联网时代和AI时代。

但功耗、内存、开关频率以及算力瓶颈等问题,正滞缓摩尔定律的前进。更为重要的是,摩尔定律受量子力学的限制,晶体管的尺寸正逼近物理极限。“当晶体管小到原子尺寸时,量子效应会发生作用,电子会从原子中逃逸出去,晶体管就无法正常工作,芯片也会失效。”

对中国而言,汪波认为,“目前非常紧迫的(问题),一个是,先进的光刻机我们买不到。另一个是,先进的GPU我们也买不到。”

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技术支撑。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印有电路图形的掩模板,对涂有光刻胶的晶圆片进行曝光,被光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,这样掩模板上的电路图形就转移到了光刻胶上,进而通过刻蚀使得晶圆表面也形成了电路图形。光刻是芯片制造流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,其精度决定了芯片加工能达到的最小尺寸。

由于前期技术投入的疏忽以及起步较晚,中国目前尚未造出先进的EUV光刻机。

GPU(Graphic Processing Unit)即图形处理器,本来是一种显示芯片,用于加速计算机上的图像处理。但由于GPU 可快速执行数学计算,能使某些计算的运行速度比在CPU上运行快10至100倍。这一特性使GPU成为推动机器学习 (ML)、人工智能 (AI) 和区块链等新兴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。

随着西方对中国在GPU领域的技术封锁,许多国内公司转向了自研GPU。但相较于国际巨头AMD和英伟达(NIVIDIA),国产GPU在性能上仍有较大差距。

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是对芯片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培养。”汪波坦言,“我们过去培养的人才不多,而且很多都转行去了互联网等更高薪的行业,加剧了今天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。”汪波认为,人才培养需要花大量时间、长久地积累经验,以及建立完善的实验线,“成本非常大,但我们必须进行这样的培养。”


服务热线:

4007654355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左岸公馆1508
邮箱:ai@tongbazhou.cn

Copyright © 2024 通八洲(南昌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赣ICP备2024034740号,赣ICP备2024034740号-1,赣ICP备2024034740号-2,赣ICP备2024034740号-3,赣ICP备2024034740号-4,赣ICP备2024034740号-5,赣ICP备2024034740号-6,赣ICP备2024034740号-7,赣ICP备2024034740号-8,赣ICP备2024034740号-9,赣ICP备2024034740号-10